close

頭城藏寶圖

 

第一寶:李榮春文學館

作家李潼曾以李榮春的故事為藍本,寫了一本《頭城狂人》的少年小說。書中描述李榮春一生熱愛寫作,八十一歲過世後,後人發現他遺留的作品有三百萬字之多,可見他終生寫作不倦。而他的作品大多圍繞著他的生活,如他到大陸去的經驗寫成了《祖國與同胞》、《海角歸人》,他對母親的思戀,寫成了《懷母》和《八十大壽》,他對頭城的人、事、地、物寫成了《烏石帆影》、《和平街》等。

這一位可敬的作家終生未娶,以打零工和修腳踏車維生,但他努力耕耘心靈這個廣闊的文學天地,留給後世許多珍貴的文學作品,除了他個人的生活經驗外,也記錄了很多頭城的故事,具有文學和歷史的價值。

為紀念李榮春一生寫作不懈的精神,在頭城鎮的開蘭舊路上,設立了「李榮春文學館」,這是一棟日式建築,原為頭城國小校長宿舍,整建後先是設為「頭城鎮史館」,同時也是「頭圍文史工作室」,現在這個房子多了一個招牌「李榮春文學館」。

說是文學館,其實空間並不大,玄關擺著李榮春的腳踏車,客廳的書架上陳列著李榮春全集,還有一些頭城鎮史相關的書籍資料。雖然空間不大,但是設計十分典雅,很有文學氣息,若不是天氣太熱,倒是一個坐下來好好閱讀一下李榮春作品的地方。

李榮春文學館是宜蘭縣第一個文學館,李榮春生前寂寞,死後不孤獨,因為有許多人閱讀他的書,也敬重他一生執著寫作的熱情。

 

第二寶:開成寺裡的吳沙公祿位與搶孤

開蘭路上四層樓高,建築宏偉的「開成寺」,頭城當地人都稱為「佛祖廟」,是開蘭第一古寺。走訪這座寺廟,三樓、四樓供奉的觀世音菩蕯,二樓為城隍廟,而最具文史價值的則是三樓左側的「開蘭吳沙成公及諸先賢祿位」。這是1796年吳沙公(吳沙,字沙成)率漳、泉、粵三籍鄉勇到烏石港南方築土圍(今頭城),開墾蘭陽平原的見證,而這間佛祖廟三樓的「黑面金身觀音佛祖」則是當初保護吳沙公等人在頭城的佛祖。

我到開成寺拜訪時,廟裡的人告訴我,當初開成寺舊廟左側是吳沙祠,右側是大眾爺廟,南側則是城隍廟,後來重建時才合併。以前頭城搶孤都是在這間廟前的廣場舉行。李榮春有一篇「看搶孤」的文章,就是描述在佛祖廟前廣場搶孤的盛況。當時是光復第二年,一般民房都是平房,所以四方遊客一下頭城火車站就可以看到佛祖廟前的孤棚,李榮春詳細描寫搶孤的精采過程,他說「幾萬雙眼睛都很關心的一齊注視著他們」,可見當時看搶孤的人潮盛大。最有趣的看完搶孤之後,因為人潮實在太多,一時無法散去,大家又累了,所以就躺在大馬路上以大地為床,火車站前、媽祖宮前、佛祖廟前、整條開蘭大馬路上都「睡」滿了人。

到開成寺參觀,想像當年搶孤的盛況,想像當年吳沙公入墾頭城的豪情壯志,虔敬地向「吳沙成公祿位」合掌敬拜,感謝先賢為我們打造如許可愛的家園。

 

第三寶:慶元宮的密碼

頭城和平老街的中心點「慶元宮」,當地人習慣稱為「媽祖宮」。慶元宮前地勢較高,山門牌樓到廟正門間停車場的地方,以前是頭圍港的港區,船隻在此停泊上岸,檣帆雲集,人聲雜沓,熱鬧非凡。而人們在下船後,感謝媽祖保佑,自然就在岸邊建起媽祖廟。這種情形和走完「淡蘭古道」,要在大里建一座天公廟感謝天公保佑一樣言之成理。

慶元宮創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因而得名。這一年就是吳沙到宜蘭開墾的第一年,所以慶元宮也被認為「開蘭第一古」的媽祖廟,在蘭陽平原的開發史上具有象徵的意義。而慶元宮的建築古樸,值得細細欣賞,例如廟的正門,即三川殿的立面,都是石造的壁堵,看起來非堂厚重,石雕的線條簡單,具有樸拙之美。頭城專業解說員陳中水先生指著石刻門聯上落款的「屠維赤奮若橘相之月」說,為了這幾個字,他查了好多書才弄清楚,原來這個典故是從《爾雅》來的,「屠維」是「己」「赤奮若」則是「丑」,所以合起來就是「己丑」年,即道光九年,西元1827年。真是暗藏玄機,好像古人預留的密碼,如果沒有仔細看,可能就會輕易略過。

 

除了這三寶之外,開蘭東路上的「頭城天主堂」,又稱聖伯多祿堂,聽陳中水先生說是仿梵蒂崗的聖彼德教堂的圓頂拱門建造,是蘭陽平原唯一的圓頂教堂,翠綠色的圓頂非常典雅,深具建築美學。頭城的靈山寺、大修宮(仙公廟),也都是當地人喜歡去拜拜禮佛的地方,值得遊客走訪。

頭城是一座人文和歷史的寶庫,到頭城旅遊別忘了帶著這張藏寶圖去尋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lc0124 的頭像
    sulc0124

    夏日涼風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