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雪山蘭雨-乍見宜蘭之美(中英文)

二、雪山蘭雨~乍見宜蘭之美(林正芳撰文,宜蘭縣政府出版,96.12)

乍見這本書真有點被嚇到,好有質感。

是林正芳老師寫的內文,難怪對宜蘭瞭若指掌。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是關於歷史的,第二章自然,第三章文化,第四章產業,第五章生活。內容相當精華,整本書都值得細讀。沒想到縣政府計畫處曾出過這樣一本書。這本書是比較整體的介紹宜蘭的歷史、地理、自然、文化,很有深度。和我們目前計畫要寫的「宜蘭文化旅遊」的構想很相近。但也因為它比較整體,而我們比較偏重文化,所以還是會有區隔。

1.歷史

第一篇的歷史部分,讀起來興味盎然,林正芳老師真是「宜蘭史專家」,所謂「真積力久則入」就是這個樣子吧!

他娓娓道來,細數宜蘭的開發經過,從黃春明老師的「龜山島」詩開頭,說到「雪山」阻隔,因此宜蘭的開發比較台灣其他地方晚。200年前漢人開始大規模入蘭開墾,而在此之前,噶瑪蘭人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可能在一千年前就開始居住在這片土地上。

讀到這裡,讓我聯想起之前讀《看見十九世紀台灣》裡,西方人描述,在噶瑪蘭平原上看到的房子和居住地都是屋外髒亂而屋內空蕩。十九世紀西方人眼中的噶瑪蘭人是落後而困苦的,那就更難想像一千年前的噶瑪蘭人如何在此維生?

這本書裡還寫到除了噶瑪蘭人、泰雅族原住民外,17世紀就有歐洲人來台灣。1626年,西班牙人藉口船員被台灣土番殺死,率兵攻打台灣,焚毀港口附近的村落,占領蘇澳,建立「聖羅倫佐城」,雖然在當時是悲劇,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也可見這塊土地身世複雜。

這本書又解開了「吳沙開蘭」的另一個謎:吳沙為什麼有財力可以號召一千多人前來開墾宜蘭?書中寫道,北台灣的資本家從1787年開始數度率眾入蘭,但都未成功,因而出資委託吳沙組織開拓隊伍,企圖入墾蘭陽平原,直到1797年才成功入墾,並建立第一個開拓據點:頭城。

這個部分是我要寫的「頭城」的背景資料。

2.自然

偏重地理、地質,跳過。

3.文化

第三章的文化介紹裡說道:「頭城搶孤」,至今已成為宜蘭縣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祭典,然而,自19世紀以來的紀錄中,搶孤並非頭城所專有。搶孤其實是頭城中元祭典尾聲中的高潮,在中元普渡結束後,民眾把他們祭祀孤魂野鬼的供品,提供給別人搶奪的活動。……

除了廟宇祭祀活動外,書裡也將宜蘭命名為「戲曲之鄉」,介紹了歌仔戲、傀儡戲、北管戲、布馬陣等,這讓我一直在思索是否介紹「福蘭社」的問題再度浮現。就戲曲的價值而言,我覺得福蘭社很值得書寫,問題是一般人除了廟會活動外,很難有機會看到他們的表演,而平時則礙於地點在巷弄裡,外地人很難找到,就算找到,也未必剛好可以看到他們表演,所以一直在思索,而福蘭社旁的「鴨肉送」也是羅東的老店之一,若能寫在一起,也許還有可能。

4.產業

第四章的產業裡介紹了「太平山林業」。「日治後,深入宜蘭、台北、桃園等三縣交接一帶的山林調查,發現了新資源,這一片面積超過30平方里的山區皆為針葉林帶,其樹種多為紅檜、扁柏等。據當時的估計,棲蘭山地區的台灣檜木蘊藏量,僅次於阿里山林場。

1923年台灣總督府計劃大舉開發太平山森林資源,有意在宜蘭地區設置辦公處所,於是召集宜蘭、羅東兩街長商議,條件是地方需提供興建的土地,羅東街長陳純精一口允諾,因為營林所設置於羅東竹林,此後羅東街因林材業而大為興盛,成為宜蘭經濟的首府。……」

讀到這裡,我想羅東人一定很「爽」,而宜蘭市的人則很「不爽」。這種情形就好像多年前常聽到地方的人說,當年輔仁大學要設在宜蘭,可是地主故意抬高地價,把人家嚇跑了 ,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這種先見之明或是事後諸葛,有時也很難去苛責別人,但陳純精因此而「名垂千古」倒是真的。現在羅東有「純精路」,中山公園裡有一座陳純精銅像,聽說「光榮路」也是為了紀念陳純精。讓我和孩子們能夠在這個「寶地」成長、生活、漸老,真有無限感恩。

第四章的產業還介紹了「海洋生活文化園區」和「蘭陽夜景計畫」,對我來說都很有參考價值,也很有啟發性。另外在文化活動產業方面,四季都有不同的大型活動。春季綠博、夏季蘭雨、秋季海洋、冬戀溫泉。感覺還不錯。

5.生活

第五章的生活,從城鄉、交通、環境、政府、社會、原住民精神等多元管道打造宜蘭成為「新故鄉」,內容較為空泛。但「城鄉」和「原住民精神」這兩個焦點,我覺得很有意思,前者是強調宜蘭的「田園」景觀,後者則是強調發揮泰雅族人的運動天份和建造文化園區保留噶瑪蘭人的文化。

.省思

讀完以後,再省思我們目前正在寫的「文化旅遊」,覺得可以和這本書互補,我們所著重的博物館、社區文化,剛好都是這本書失落的拼圖,另一方面,這本書有如粗筆勾勒的宜蘭輪廓,而我們要寫的則是細筆描繪的宜蘭人文風景。再次肯定「宜蘭文化旅遊」書寫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