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古道

一、台灣的古道(王一婷編著,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民91,p.18-p.23)

好喜歡這本書的感覺,書皮是厚紙板,感覺很有質感。

這本書,我要看的是「草嶺古道」的部分。

草嶺古道是淡蘭古道目前遺留的三條古道路線之一(另兩條為三貂嶺古道、嶐嶺古道),也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古道。

淡蘭古道是從淡水廳(清代的廳治竹塹)到噶瑪蘭的一條交通路線。這條路原是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人踩踏出來的狩獵山徑,經乾隆末年平埔族人白蘭氏闢建、嘉慶12年(1807)台灣知府楊廷理修建、道光3年(1823)板橋林家再度整建,使淡蘭古道成為台北到宜蘭的重要道路。

這條路不只是一條商旅行走的道路,也是當初開蘭始祖吳沙首度入蘭開墾所走的路。乾隆38年(1773),福建漳州人吳沙率領漳、泉、粵移民百餘人,沿這條路前往蘭陽平原開闢新天地,卻遭到噶瑪蘭族人攻擊,吳沙的弟弟吳立在戰鬥中喪生,吳沙等人退回三貂嶺。一年後,吳沙以醫藥幫助當時發生天花傳染病的噶瑪蘭人,獲得他們的信任,而得以入蘭開墾,所以這條古道也是先民開墾歷史的見證者。

草嶺古導從台北縣貢寮鄉雙玉村的遠望坑開始,越過海拔617公尺,俗稱草嶺灣頭坑山北鞍後,下山抵達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全長約7公里。由於古道上遍生芒草,因此而有「草嶺芒花季」的活動創想,每年十一月舉行的草嶺芒花季活動即將邁向第八年,活動充滿創意,如遊客角色扮演、山賊攔路、店小二奉茶、山徑的詩詞欣賞等。

這本書在介紹草嶺古道時,只有介紹「貢竂」、「跌死馬橋」和「虎字碑」,「雄鎮蠻煙」摩碣只有文字上帶過,沒有圖片,讓我有些訝異,但文章有一張從草嶺古道上遠眺大里的海岸照片,相當漂亮。

我覺得它的圖片說明很棒,如:「在綠樹掩映中,造型十分古樸的跌死馬橋」、「位於高峰稜頂的虎字庳可說是草嶺古道的代表地標」、「從草嶺古道上遠眺大里,海岸景觀動人」。

雖然參考的內容不多,但是架構很清晰、文字很簡潔。

 (能夠把文字化繁為簡也是一種了不得的功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