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誤或不妥之處,請告訴我。我也請朋友幫我檢查中。
離開溫泉懷抱的礁溪外圍有著與市區截然不同的風貌,礁溪的地形有如海棠葉,總面積有101平方公里,小小鄉鎮的西部與高山相連,東北是平原,鄉內主要七條河流均由西部高山向東流,由於地處火山帶,礁溪的景觀地貌多樣且豐富,也因此除了泡湯,礁溪還有適合登山、健行的跑馬古道、聖母山莊、月眉坑瀑布,也有能讓全家大小出遊的五峰旗瀑布、林美石磐步道、龍潭湖、猴硐瀑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淡江大學蘭陽校區的夜景一向是情侶和攝影者的最愛。
吳沙故居和武暖石版橋更是喜愛訪古遊的旅客不能錯過的景點,若是在端午來訪,決不能錯過不是紀念屈原的二龍扒船活動,若是對武術、舞獅有興趣,更不能錯過以「鋤頭、拳頭、獅頭」聞名的玉田社區所舉辦的廟會活動。
走在礁溪的馬路、巷弄、山路、小徑,不難發現這裡的居民都十分可親,每個景點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這是它得天獨厚之處,也是它迷人的地方。
(小標)跑馬古道
「古道」總是比其他道路背負更多歷史,在時空轉捩點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跑馬古道」也不例外,它是淡蘭古道南線中,保留得最完整的一段路徑。淡蘭古道是清末蘭陽地區對外交通要道,「淡」指的是淡水廳,也就是台北一帶,「蘭」則是噶瑪蘭,現今蘭陽地區;北線完成於道光年間,開發較早,為淡蘭往來主要官道,南線則於咸豐、同治年間,因移民所需拓墾成形的。
以現在的觀點來比擬,北線就有如濱海公路,南線就是北宜公路,在雪隧尚未開通時,無論是哪一條路徑,台北與宜蘭之間的往來都不算輕鬆,可想而知,清末時期淡蘭古道之險惡,也不是今日享有交通便捷的我們能夠容易想像的。
踏上「跑馬古道」,心情自然多了份肅然之意。
歷史事蹟雖已遠,但在步行途中還能見到少許刻意遺留的痕跡,我從南口而上,附近木馬區還展有完整的木馬與木馬道,能讓人想像當年搬運木材的情景;2.8公里處山神廟旁的石砌牆面,當初是用以防止猴洞坑溪侵蝕山壁,如今仍完好如初,不得不讚嘆先民的智慧,附近留有一座瓷土礦坑,原本出產黑鉛礦,但也因無經濟效益已封閉了。
跑馬古道經修復整頓,道路寬闊平緩,沿途設有眺望台、生態觀察區、竹蔭道,似乎在提醒遊客別急,暫歇腳步欣賞風景,尤其是在2.6公里處的觀景台,視野極佳,蘭陽平原和龜山島一覽無遺。
啊,當我站在景觀台,望著腳下風景,竟有幾分複雜情緒,曾走在這條路上的先民,不知道當年的他們在行經時,是否可有機會好好注視風景,要是知道在若干年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無需趕路,無需肩擔重責,只是悠悠哉哉而行,一定很羨慕吧!
(小標)五峰旗瀑布
幾乎沒有宜蘭人不曾到過五峰旗瀑布,無論是學校課外活動、三五好友郊遊踏青、攜家帶眷出遊,五峰旗瀑布永遠都在名單上,數十年前如此,到今日還是如此,以我自己為例,來此地遊玩的次數已經多到數不清了。
小時候風景區門口處圍了許多攤販,我和弟弟們吵著爸媽要吃「叭餔」,直到得逞後,才心滿意足地拿著「叭餔」,跑到下方的溪水玩耍,假日的五峰旗瀑布,遊客眾多,涼亭裡永遠坐滿了人,吃完手上的「叭餔」,爸媽就開始催促我和弟弟們繼續往前走,爬上一層又一層的瀑布,這段路對我們來說,總覺得既遙遠又漫長,走沒幾步路就喊腿痠,但一看到眼前出現有如銀絲般從天飛洩的瀑布,那透心涼的雨絲直撲臉、身體……,我們就開始大笑,有一半是用來掩飾驚慌,另一半則是發自內心的歡喜。
我不知道「五峰旗」的由來是因為從遠處遙望這裡彷彿有五座旌旗插在山頭上,更不曉得瀑布的水是來自得子溪,更荒謬的是從來都搞不清楚其實有三層瀑布,印象中就是不停走著,邊和弟弟嬉鬧著,邊吃著母親不時遞來水果與飲料。
每回來都像是初次到訪,永遠新鮮,永遠都不會膩。
相信每個在宜蘭長大孩子心裡,都藏有無數個五峰旗瀑布的回憶,即便它經過多次風災摧殘後重建或整頓,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但每回再經過一次瀑布的洗禮,回憶總能不斷地重疊更新,這就是五峰旗瀑布的魅力。
(小標)聖母山莊登山步道
聖母山莊登山步道是國內少數具有宗教色彩的朝聖者步道,提到這條步道,就不能不知道築建此山莊巴瑞修士的故事。行前曾查詢過資料,巴瑞修士是義大利人,大陸淪陷後來到台灣,於羅東聖母醫院從事醫療救人的工作,他喜歡接近大自然,閒暇之餘,喜歡登山活動,多次攀爬這座山,愛上這個地方,於是巴瑞修士與宜蘭登山協會唐傳和先生,不辭辛勞從山腳下搬運建材上山,搭蓋成聖母山莊。
文字敘述看來輕描淡寫,但當自己腳踏步道時,才知其中輕重。
過五峰旗第二層瀑布後,朝寫有通往聖母山莊指標的岔路而去,起初道路還算好走,途中還閃遇不少單車好手,沒多久即看見「聖母朝聖地」在不遠的上坡前方。
這裡有個傳說故事,據說在1980年的11月,有個登山隊來到此地時因天色已晚,決定夜宿於此,但有數名隊員因工作關係必須摸黑下山,臨走前曾向聖母瑪利亞祈求保佑平安,果然在夜行中迷路而遭遇險境,其中有五名隊員因目睹聖母顯靈保佑而平安脫困。為感念此神蹟,許多天主教教徒合力捐獻,五峰旗風景區上方聖母顯靈處興建一座「五峰旗聖母朝聖地」,用以紀念宣揚。
我非教徒,卻深受感動,尤其是站在白色圓型、外觀典雅的禮拜堂前,很難無動於衷。這座教堂名為「中華殉道之聖母堂」,其旁側有一山洞,正是聖母顯靈處。
從「五峰旗聖母朝聖地」至「聖母山莊」,還得先走一條長3.7公里的產業道路,約一小時腳程到達通天橋後,才是「聖母登山步道」的起點。
坐在通天橋休憩涼亭裡的我,已覺腳力不勝,聽說接下來的路徑陡升,雖然只有長達1.6公里,但海拔落差400至950公尺,來回需要至少3小時,我的雙腿欲振乏力。不知道當年巴瑞修士一行人是如何辦到的,我的雙手空無一物,而他們可是肩負一包沙子、木材、水泥……。
自行車騎士們的路程也都到此為止,我望著步道入口,猶豫著是否該繼續。
突然覺得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也會面臨與此刻雷同的場景:究竟是該堅持下去,還是折返回頭呢?每個人的考量與抉擇都不盡相同,隊友們鼓勵打氣著說:「我們應該可以的。」在這個時刻,腦海中閃過的卻是巴瑞修士的故事。
一直懷疑自己有懼高症的我,選擇繼續前行。
同伴說,這次我們所走的步道並非當年巴瑞修士與唐傳和先生所築之路,而是經林務局重新開發的道路,比原有的路程縮短一半且路況較好,之前的道路經熱心山友整頓後而命名為「巴唐古道」,以紀念兩位先輩的付出。
好不容易到達聖母山莊,真不敢相信自己完成了這趟行程。身在屋子裡,實在難掩愉悅之情,翻閱聖母山莊內的簽到簿留言,發覺已有人到此上千次,也有人的腳程已經快到一小時內可達聖母山莊,實在令人感到驚奇讚嘆。
隊友呼喚快來登頂,其實是山莊旁名為「聖母峰」的小丘,站在耶穌基督受難十字架旁,很難不為所動,凝望山腳下的蘭陽平原,情緒激動,疲憊一掃而空。很高興自己做了這樣的抉擇,因為如此,才能在沿途欣賞到闊葉林、箭竹林、風衝矮林等豐富林相與植物生態,尤其是三角崙山的箭竹綠海,隨風飄動,美不勝收。
我靜靜佇立著,感受這許多人恩賜的禮物,心裡一次又一次地道謝著。
(小標)林美石磐步道和月眉坑瀑布
從五峰旗風景區入口處石階而下,旁邊就是得子溪,越過鐵橋到對岸,過福德廟,右邊有條小徑可達月眉坑瀑布和林美石磐步道。月眉坑瀑布因必須溯溪,到達稍不便利,探訪人群較少,算是口耳相傳的祕境之地。
這裡雖有小徑可通林美石磐步道,但大多數的遊客並非經由此去,而是從往林美高爾夫球場、佛光大學的山路進來。剛開放初期,曾因參與宜蘭社大活動走訪林美石磐步道,當時尚未聞名,前來遊客並不多,誰知不過短短幾年,再訪步道,兩旁公路經常停滿車輛,還可見大型遊覽車的車影。
想來也不是沒有原因,林美石磐步道長1.7公里,僅需一個多小時便可走完全程,整條步道林蔭遮日,沿途流經潺潺溪水,清涼無比,就連老弱婦孺也能前來一探究竟,名聲自然迅速傳播出去。
林美村原來的地名為「林尾」,根據林美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榮春的解說:「林,台語唸做ㄋㄚˊ,林尾,意思就是礁溪庄最後開墾的山林部落。後因覺得尾字不夠優美而改為美。」
儘管是最後一個開發的村落,有了石磐瀑布的相伴和兩間大學進駐,可一點也不寂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