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介紹羅東的文章,給我很大的壓力。儘管這是我從六歲懂事以來就一直居住的地方,累積了許多酸甜苦辣的回憶。但想到要介紹羅東,我就沒有辦法拋開黃春明、李潼、黃智溶、曹尼這些我所熟知的作家們筆下的羅東,他們的書寫總是摻雜進我的記憶,交錯成我心中的羅東影像。

黃春明筆下的羅東,是「鑼」裡那個敲著鑼滿街遊走大聲宣傳的憨欽仔,也是住在歪仔歪那個跟孫子說故事的「青番公」,透過小人物的境遇讓我們感受到作家的「悲憫」情懷。幾次聽黃春明演講,他都提到幼年在帝爺廟前等著人家吃完龍眼,要撿龍眼子當玩具時,被人喚走告知母親過世的回憶。我每天上班都會經過黃春明老家的「浮崙仔」,那兒現在還有一間「浮崙雅築」的古董傢俱店當地標。也會經過他等著撿龍眼子的帝爺廟,最近幾個月,帝爺廟正在整建,靠大馬路的這一邊圍著施工的圍籬。到了上班的地方,這兒(羅東國小)又是黃春明曾經調皮搗蛋的母校。這點點滴滴的印象,要我不把黃春明嵌入羅東的記憶裡也難。

另一個愛羅東成痴的是已逝的兒童文學作家李潼。這個定居羅東,將一生歲月精華投注在羅東的作家,把羅東當作自家珍寶似的到處炫耀,還特別為羅東寫了一本《羅東猴子城》的書,把羅東誇上了天,羅東什麼都好,羅東林場、羅東運動公園、羅東的吃住生活無一不好。讀兒童文學研究所時,為了作功課,我曾跟他約在運動公園游泳池前的「巴吉魯廣場」,在他做完太極十八式氣功後,連續三天的清晨訪問他。也曾在羅東林場的樟樹下和他暢談他的《臺灣的兒女》系列少年小說,他說超喜愛這個地方,還說這兒是「羅東之心」。想起他,就會不自覺的多愛羅東一點。

詩人黃智溶和曹尼都曾走筆寫下關於羅東的文章。黃智溶的「羅東小鎮-我的童年淬取術」散文,寫下對羅東近幾年急遽變化的深刻觀察。自從雪隧通車後,每到週末假日,羅東變成觀光小鎮,滿街陌生的臉孔,黃智溶寫道:「尤其是從週五晚上到週日,我們好像一隻貪睡、冬眠的小獸,突然被山洞外吵雜的雷聲驚醒,醒來一看,整個世界變得十分陌生。」近幾年黃智溶和縣內的幾位詩人同好組成了「歪仔歪詩社」,經常聚會討論文學、電影、藝術,我曾應邀去湊熱鬧,發現這群詩人熱情洋溢。他們還發行了好幾期的「歪仔歪詩刊」,分享詩的芳香。

曾經跟詩人曹尼說,他寫的「羅東火車站」應該放在車站內讓過很旅客品味羅東,他用害羞的微笑代替回答。我最喜歡詩的前兩段如下:

一個踉蹌的腳步仰成
向日葵的微笑
那年還紀得青春換成一張
不逾期的單程在
剪票口留下
生澀的洞孔

帶一包鹹酸甜的記憶
鴨賞的嫩,牛舌餅的脆
其餘雜陳的風味
就滋潤這片土地風霜
拖去滿是沈重步伐的行李
留下親人視線兩行
給一個手掌沈澱笑容
甩成擁擠的風

寫了好多關於羅東的文學影像,這些只有少數文友知道的文學紀事,卻是羅東人文情懷的縱深。認識羅東,除了夜市的喧嘩、運動公園的悠閒、林場的木材風味外,如果沒有這一頁補白,好像缺了一角。

然而這些屬於心靈的記事,畢竟不是匆忙過境的遊客能夠立刻感受到,我還是把焦距調回羅東的觀光地圖,一起走訪幾個有跡可尋的景點。

 

一、中山公園裡的陳純精銅像

每當騎車經過中山公園,看到那片綠色的樹林,就會想起在公園裡的「陳純精銅像」。黑色的銅像上面有一段文字說明陳純精何許人也,為何要為他立半身像紀念。原來就是陳純精的魄力打造羅東鎮繁榮的基業。

羅東以木材起家,而爭取到太平山木材到羅東集散的正是當時的羅東街長陳純精。1924(大正十三年)土場到羅東間的森林鐵路開通,太平山砍伐下來的原木經由火車載運到羅東,存放在現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貯木池裡,等著火車載它們到基隆搭船到日本,日後這些原木變成了日本神社的「鳥居」、日本人的家俱、建材。

這些綠色黃金帶動羅東的繁榮,出生在羅東的知名作家黃春明曾用「魚群」來形容隨著木材業發達到羅東來討生活的人群,因為這些人的加入,羅東的「木材之都」慢慢形成。

這段歷史,守在中山公園的陳純精銅像是最好的見證,而植著兩排茄冬行道樹的「純精路」也是為了紀念這位滋養羅東成長的人。

住在三星的一位朋友,一談到羅東中山公園,眼睛立刻發光,說這兒是小學遠足時留下美好回憶的景點,怪我把中山公園一筆帶過。

其實對我而言,中山公園又何嘗不是我的記憶珍藏。還記得那些樹蔭下的躺椅上悠閒的老人們,一壺清茶,一起聊著陳年往事。公園裡的涼亭造型優雅,是青年男女約會的最佳場景。兩頭泥塑的母牛和小牛是小孩子最喜歡攀爬的玩伴。幼年時,羅東公園裡還有大象造型的溜滑梯,我記得自己一直溜到褲子都磨破了還不肯罷休。曾經,中山公園裡還有陳純精的女兒陳愛珠設立「羅東托兒所」,我的兩個孩子小時候就是在這兒被呵護長大的。太多難忘的畫面堆疊出中山公園的記憶。這個從日治時期就設立的公園,如今只剩下優美的拱橋供遊客回味。

近幾年,羅東鎮公所經常在公園前的廣場舉辦各種大型晚會、活動,中山公園內仍是綠樹蓊鬱,值得一遊。但匆忙的遊客可能只顧在夜市排隊吃美食,而忽略了夜市正是圍繞著羅東中山公園形成的,近在呎尺的人文歷史空間可能就這樣當面錯過。

 

二、中正路上的人文風景

中正路是羅東最早形成的一條大街,歷史的軌跡在這條路上碾過。

清代時,羅東大街是派別的分界,街東為「西皮派」,街西為「福祿派」,兩派常為互爭生意而生糾紛,這些歷史陳跡只有留下書上的幾行字。光緒十八年(1892年)羅東大街除夕大火,作家李潼曾把這段往事寫在他的書《望天丘》中。

因為是昔日羅東最熱鬧的街道,所以我記得在這條街上開過的百貨公司、金石堂書店,可惜這些曾風光一時的名店,在物換星移中逐漸退出羅東大街的舞台。就連富含歷史意義的陳純精故居(陳街長公館)也差一點無從追尋。這三間漂亮的巴洛克建築,總是吸引我的目光,常在街邊駐足觀賞,可惜十年前拆除了其中兩間,現僅存一間供人留念。中正路後方的和平路上也有一間外表堂皇的巴洛克建築,最近剛整修完成。據說初建時是羅東規模最大的旅社。

陳純精故居附近的城隍廟,我曾帶學生到這兒來尋根,因為這兒除了供奉城隍爺外,也供奉了開墾羅東的平埔族酋長潘賢文和茅格的神位,所以地方人也以「番仔廟」稱之。

離城隍廟不遠的「陳五福眼科診所」是羅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建築。原為日本人清野創辦的醫院。日本戰敗後由陳五福接辦其醫院,改為眼科診所。陳五福為眼科名醫,充滿人文關懷。終其一生關心盲人,創建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協助盲人技職訓練,獲得「臺灣史懷哲」的稱號。

 

三、中山路上的勉民堂、奠安宮

從中山路走過,凹進去的勉民堂建築很不容易引人注意。我去參觀時,發現這間鸞堂雖然格局不大,但建築非常古樸,而且這間鸞堂建於清道光七年,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歷史,難怪被列為縣定古蹟。

正在整建中奠安宮,就是黃春明口中的帝爺廟,供奉玄天上帝,是羅東的主廟,每年三月初三,帝爺公生日那天,就是羅東大拜拜的日子,昔日車水馬龍大宴賓客的情景雖不復見,但仍有神明繞境出巡的陣頭、搬演野台戲等熱鬧的慶祝活動。

 

四、北成街上的宗教大會串

北成國小前,連接羅東運動公園的北成街,是一條有趣的街道。

短短的北成街,從街頭開始,就有一尊超大的觀音塑像守護路口。善法寺前院的這尊觀音佛像,讓我每天出入其間感到非常安心,好像生活在觀音菩薩的庇佑下。善法寺牌樓的對聯很有意思:「自在自觀觀自在,如來如見見如來」,好像參禪般引人深思。善法寺裡還有一個古樸的日本千手石觀音,值得一觀。

再走幾步路是原名「聖母升天堂」的天主堂,是一座外觀非常典雅的哥德式建築,是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的拍攝景點之一,也是縣定古蹟。對面的安養院是原來的修女院改建,和羅東聖母醫院及北成國小旁的蘭陽青年會都是同一個體系的天主教機構,名揚國際的「蘭陽舞蹈團」就是蘭陽青年會秘克琳神父多年來經營的成果。

緊鄰天主堂的孔子廟,是全國唯一的私立孔廟,由文宗社建立,這是一群關心文化的士紳在清同治年間(1862年)成立的團體,民國五○年代在這兒興建孔子廟,內設明倫堂供學子讀書,庭院有孔子的塑像,廟內則供奉孔子及諸先賢,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儒家精神。自孔子廟興建以來,我就常到此讀書,感覺有如孔門弟子般受到孔子的教誨。孔子廟的環境清幽,後院還有花園魚池,也是附近居民常帶小孩前來遊逛的地方。

北成街底,客人城入口處的興安宮奉祀三山國王,是當初開墾北成客人城的先民留下的印記。客人城的陳家是個大家族,我小學就讀北成國小時,班上有一半的同學都姓陳,就是來自客人城的陳家。在客人城裡有一座陳家老宅的三合院供人參觀,可以看到許多農村文物。

其實北成街很靠近羅東運動公園,如果到羅東運動公園遊玩,回程時何妨從這兒走過,逐一探訪這些小而美的景點,體會這條儒、釋、道、天主教大會串的有趣街道。說不定會看到觀音菩薩、耶穌基督、孔子、三山國王正在互相串門子聊得不亦樂乎呢!

該給這篇文章寫個結尾,但我仍意猶未盡想和朋友們分享更多有關羅東的故事。幸好網路發達,相信消息靈通的網友們比我更知道羅東有什麼好吃、好玩、好看的,也會和我們羅東的這些作家們一樣,愛上羅東這個可愛的小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