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荖坑  你來玩玩,聽我說個小故事

 

武荖坑風景區位於台九線旁,冬山與蘇澳交接處。每年綠色博覽會期間,不管選在哪一天做校外教學,總是在人群裡穿梭、揮汗,「武荖坑」 之於我,似乎與校外教學畫上等號了。然而由此來認識「武荖坑」,實在沒啥興味。

就從那年代的小小故事聊起吧!

據說早年那地方有一幫人以為溪谷含有沙金,於是紛紛湧入淘金,結局是家產都「武了了」,斷糧斷炊,從此那地方便以台語發音叫做「武荖坑」。

「武荖坑」雖然不產沙金,可是溪床上產大石頭,溪水清澈甘醇,孕育出下游阿兼城(註一)膚質漂亮的女孩,於是「武荖坑大石鼓;阿兼城水查某」的俚語不逕而走,流傳至今。

日治時期,一名小男孩四處兜售糖果。有一天,來到武荖坑軍營,一名阿兵哥向他買了糖果,才付完錢,不巧被長官瞧見,當場被賞了一巴掌,小男孩驚嚇之餘,旋踵拔腿飛奔回家。到了家,才發現忘了找錢給阿兵哥,他問媽媽怎麼辦?媽媽二話不說陪他走了約七公里的路程回去把錢還人。

故事的結局總是美好的,那個賞人一巴掌的軍官從此開放並且鼓勵阿兵哥向小男孩買糖果……

那名小男孩就是我爸爸。

武荖坑軍營跟武荖坑風景區比鄰而居,談武荖坑,腦海裡不免漾出一個媽媽一手捏著幾枚銅板,一手牽著小孩跋涉疾行的身影。

這十年來,每年的綠色博覽會及近兩年的蘭雨節都在此舉行,這種大型活動匯集了表演、展示、遊樂及觀賞等性質,像一場嘉年華會,熱鬧極了!武荖坑早已成為知名風景區,但對我而言,這塊土地永遠如溪水清透,並且樸實動人。

 

註一:阿兼城就是現在的東城村,據耆老說,當年是一個叫阿兼仔的人來此開墾,故名阿兼城。

 

晉安宮  靜靜地訴說著一部「蘇澳開拓史」

 

  火車站左前方蘇南路路口,有一座藍色牌樓形象商圈,寫著「張公廟觀光夜市」。「觀光夜市」四個字給人很熱鬧的感覺,實際上是一條相當安靜的長巷,巷子裡兩家販賣軍用品的老店,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除了寒酸相,剩下的只有寂寞可言。

我和W進巷子裡一家麵攤吃過米粉湯後,一起尋訪蘇澳的兩個歷史遺跡——晉安宮和兩塊古碑。晉安宮就在麵攤對面,祀奉「法主公」,法主公本姓張,所以晉安宮俗稱「張公廟」。「法主公」是福建泉州府永春、安溪一帶的鄉土守護神,清朝開拓蘇澳的先民為鎮壓蠻荒瘴癘,由蘇士尾、張光明等先賢於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恭請來台,在白米甕永春(舊地名內城)建祠奉祀,是蘇澳地區最古老寺廟,清同治11年 (西元1872年)才遷建現址。廟內也供奉著開拓蘇澳的先賢牌位,是蘇澳街上最早創建的寺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但歷經重修改建後,已失去古味,最後一次踏訪時,牌樓也在整修,舉起相機,很難取景。

廟前左側立有兩座古碑,分別是清朝北路提督羅大春建設蘇花古道的「里程碑」,及清光緒元年所立的「興學碑」。

    同治13年(1874),因「牡丹社事件」,欽察大臣沈葆楨奉命來台處理善後,他奏請朝廷開山撫番,於是當時羅大春便奉令開闢蘇花古道,起自蘇澳,終抵花蓮港北岸,全長二百里。蘇花古道,就是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當年完工後,羅大春勒石紀念,除了晉安宮保存的這塊里程碑記,在南澳震安宮旁的碑亭內也保存了一塊「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至於「羅提督興學碑」則是羅大春於率軍駐紮蘇澳,開闢後山道路期間曾捐銀五百圓設立義學於晉安宮旁,以提倡文風,鄉民為感念羅大春義行,因此立碑紀念。

  古碑後方的廟埕上,也放置了一些晉安宮改建時拆除的舊廟楹柱,多半殘破不全,和巷子裡的軍用品老店一樣,徒留寂寞,不同的是它多了一分形式美。

出了廟口,走入長巷另一端,再踅回時,不管晉安宮面貌如何,祂總是靜靜地訴說著一部「蘇澳開拓史」。

       

                蘇澳冷泉公園  全身涼,透心涼,烈日下依然涼……

 

  和W離開晉安宮,從車站前大馬路走出去,接中山路,穿過馬路,進入左前方巷道,來到著名的「蘇澳冷泉公園」。

  冷泉水質清澈,是低於攝氐22度的「低溫礦泉」。剛下泉池,寒氣侵肌,全身發顫,池底冒出細細碎碎的氣泡逐漸沾滿全身,彷彿是汽水浴。此時,只要蹲著不動,兩三分鐘後,身體便緩緩發熱,待出水起身,全身涼,透心涼,烈日下依然涼,開車可以從蘇澳涼到羅東,這就是冷泉迷人之處。

  也許有人不知道,這麼珍貴的礦泉除了義大利外,東南亞僅蘇澳地區得天獨厚擁有,這裡的汽泡冷泉也是台灣「彈珠汽水」的起源。日治時代,蘇澳除建有日本人專用的冷泉浴室外,浴室旁還有一家日本人投資的汽水株式會社,他們利用冷泉製造出日本人稱為「納姆內」的汽水,行銷海內外,也用冷泉調製「羊羹」。過去「羊羹」是蘇澳名產,有綠茶、紅豆等口味,現在似乎少見了,不知為什麼?

  冷泉公園背後就是七星嶺,右側是登山步道口,步道長約2.4公里,是連續一千三百級的石階路,循稜拾級而上,可眺覽蘇澳山海風光,不過,沿途樹木稀疏,遮蔽性不佳,熾熱

天實在不宜,我和W只能望階興嘆。

 

              阿里史冷泉  阿嬤說,脫光衣服下水,不然會把我們的水弄髒

 

  冷泉公園大部分是觀光客出入,中山路往冬山方向,左側南山宮對面停車場還有一處阿里史冷泉,是大眾池,分男女兩池,設備較簡陃,免費供當地居民使用,使用者大都是上了年紀的歐巴桑。

多年前曾帶家人前往,當時,一名阿嬤看著我們從袋子裡掏出衣物,面帶笑容,語氣堅定地說:「先把身體洗乾淨,你有的大家都有,脫光衣服下水,不然會把我們的水弄髒!」阿嬤「護池心切」,加上「我們的」三個字鏗鏘有力,我們除了勉強配合也很感動。

  大眾池一年四季不分晴雨,每天有人來泡澡,不似冷泉公園,人潮隨著季節變化相當大。在這兒泡澡時,和阿嬤聊天,阿嬤會告訴你洗冷泉可醫治皮膚病,喝冷泉對腸胃很好等等,有時,阿嬤也會說故事,挺好玩的!

 

      這條河的故事 夏天時,一天至少跳下去洗八次澡 

 

  沿著公園外的河流散步,W回過頭,說這兒很像平溪。是呀!跟公園景致比起來,不但低調極了,水底還四處拖著長長的像銀灰色的棉條,款款擺動,想走下階梯試試水溫,又擔心是上游泉浴排出的髒水。

我和W坐在岸上一起猜測起這條河時,住在岸邊,親切熱情,年齡和我相仿的秋燕正好出門,也加入了我們的話題。

  她說河流源頭的土地是街上銀行的,當年蓋銀行時,水被抽光了,出水孔也被堵住了,現在看到的都是化糞池和公園泡冷泉排出的廢水。她還說﹕「以前水位較高,水乾淨又冰涼,夏天時,一天至少跳下去洗八次澡,那時河裡還有鯰魚、鰻魚、黃鱔、螃蟹、鯽魚、水蛇等等。鯽魚特別多,螃蟹有巴掌大,黃鱔可以燉補。小時候出麻疹,喝喝冷泉就好,冷泉加方糖就變汽水。」她還說,當年這裡沒有蚊子,沒有小偷,晚上睡覺不關門窗,現在當然不行了。

  「冷泉是老天爺賞賜給我們的好資源,兩岸幾十戶人家因地緣之便,幾乎戶戶靠洗衣維生,婆婆、媳婦、女兒,家裡的女人通通到岸邊一起洗衣;一戶洗六十幾件,一早便洗衣服,衣服太多了,邊洗邊晾,乾了趕快收起來摺,再洗再晾,過午了,河邊還有人洗衣服。」

  秋燕暢談完令人羨慕的童年時光之後,帶我們走下台階去看她抓到的鱔魚,鱔魚躲在洞穴泥淖裡,只露出一小截身體。她說鱔魚很聰明,身體滑,力氣大,20磅的魚線還能扯斷,不容易抓……。

  我和W深深被這條河的故事吸引,竟沒發覺天空已經飄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