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澤簡老街  休息之地 

 

過利澤簡橋第二叉路右轉可抵利澤簡老街。

利澤簡老街是一左右兩排對稱的街屋,街道很短,長約100公尺,地面有白漆畫的起跑線和終點線,很像操場跑道,我猜想是「走尫」活動用的,問了廟祝,果然沒錯。

短短一條街,新舊建築夾陳,我數了數,西式建築的利生醫院、傳統閩南尖峰厝住屋、日式建築的大戲院、三開間的巴洛克式建築、永安宮等等,歷史感較鮮明的建築物並不多,其中名列縣定古蹟的利生醫院造型古典雅致,目前一樓是牙科診所,二樓提供「利澤簡文教促進會」使用,並開放為社區圖書館;大戲院和巴洛克式建築則已呈現程度不一的損壞。

街上沒有車、沒有行人,有幾家店鋪,但不見商業往來,騎樓下一名阿公就著光線坐著剪指甲,兩個小女孩在永安宮對面廟埕追逐嬉戲;與其他寧靜的鄉鎮一樣,或許這裡有相當比例的居民也是到外地就業吧!我在冷清沒落中拿著相機、筆記本張望,企圖捕捉老街昔日的風華。

和七十七歲耆老何老先生談及老街過去的繁景時,他說,早年商船在加禮宛港(冬山河出海口)入港,再進利澤簡的渡口卸貨,然後以小舶船批貨到冬瓜山港或羅東南門港(羅東博愛醫院前的南門路原來是一條河),當時街上非常熱鬧;日治時期,冬山河改道,再加上鐵公路興築,貨物都運到羅東,於是利澤簡的商業機能就逐漸衰退。

何老先生又提及他祖父那一代幾乎都是代理商,利潤固定,很多人都是一面抽鴉片,一面做生意,每到年關將近,大約半個月前,各種南北貨買賣都要排到舊橋那地方。

才短短一條街,但因地景陌生及歷史的阻隔,老先生說的往日盛景我能揣想,卻仍是幾分迷惘。

走進利生醫院廊道,抬頭望見天花板幾張與利澤簡人文地景有關的水彩畫,其中,「利生醫院」一圖及時給我的疑惑做了最佳的補述,原來醫院前面是冬山河舊河道,渡口也在醫院附近。見「利生醫院」圖的那一剎,百年前利澤簡的繁華容景在我腦海裡全活了過來,雖然於今千帆過盡,但近乎頹廢的老街因為多了幾分想像,彷彿也跟著有了生命。

利澤簡老街不若三峽、內灣等老街等轉型成熱鬧的觀光景點,這讓我想起史料記載利澤簡的噶瑪蘭語原意是「休息之地」,它似乎應了名字的魔咒,真的休息了!

踅了老街一回,也有一些想法要表達:

相關單位若能在老街(高懸天花板那幾張圖看得脖子酸,頭也暈眩)適當地點設置圖文解說,讓民眾瞭解利生醫院、老街及舊河道的歷史關係,那老街的沈寂才有力度,老街的休息才有甦醒的時候。

 

永安宮  神諭座東朝西的罕見廟宇

 

雖然冬山河改道,宜蘭鐵路通車,帶走了利澤簡的繁榮,但元宵節最知名的節慶民俗活動「走尪」(縣定民俗),則是難得一見的文化景觀。聽朋友W說當天人群如潮湧,各路攝影愛好者齊聚老街,競相取景。

如此熱鬧的慶典,未曾親臨現場觀看,所以當天盛況只能四處請益了。

「走尪」是永安宮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慶活動,所以先談談永安宮。

 

利澤簡原是噶瑪蘭人的舊址,漢人來開墾時,為祈求海運平順,奉媽祖為庇護神,為了感戴媽祖庇佑,於清道光六年建此廟,至今兩百多年了。

走訪時,廟牆是大面古樸的傳統紅磚,但也出現局部不協調的大理石建材,減損不少老廟的古味,不過廟內的吊筒、豎材、托木、斗拱、門簪、獅座、員光等木雕,以及壁堵雕飾、彩繪等,古貌依然,因此仍被列為縣定古蹟。

值得一提的是,永安宮和宜蘭市昭應宮是唯一廟口朝西而不東向海洋的廟宇,據當地老一輩的說這是媽祖的聖諭。

 

走尫  扛神轎競跑 揹老婆競速

 

老街除了長老教會,永安宮可說是利澤簡居民的信仰中心。

聽說早年時常廟慶,幾乎天天扮戲,天天辦席請客,如今不復從前,但每年元宵節皆會舉辦八大庄「走尪」競走活動,這也是全國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

「走尪」是春節後的另一高潮。當天利澤簡、清水、成興、新店、加禮宛、下福、寶斗厝、埤仔尾等八大庄的各廟神明齊聚永安宮前,媽祖神轎領軍繞巡利澤簡全境,再回到永安宮的廟埕,接著按照神轎的大小分成二人組、四人組或十二人組,然後在直線長不到一百公尺的街道上進行扛神轎競賽,最後所有神轎會在永安宮前「過金火」向媽祖道謝,也預約來年平安富庶。

利澤簡的「走尪」,知道的人不少,但「尪揹某」卻鮮為人知。我也是這次的書寫才聽朋友提起。本來「尪揹某」是中秋節的一項趣味活動,為了擴大元宵走尪的活動內容,促進會才把這項活動設計進來,活動對象更從社區民眾擴大到公開報名。

「尪揹某」就是老公揹著老婆跑的意思。去年朋友W到場觀看,他說,竟然有參賽者把老婆的頭腳倒過來揹著跑,可見競爭之激烈啊!不過還是安全為上,否則回家恐要上演「某揍尪」。

「走尪」扛神轎競跑在早期是為了驅魔避邪、祈求地方平安,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如今看來,不論參賽者是扛媽祖或揹老婆競速,除了節慶氣氛濃厚,也凝聚了地方的向心力。

這一天的老街不但甦醒了,也熠熠生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