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驚嘆號!

 

若干年前,一個朋友講他阿嬤第一次搭火車看到大海,驚嘆的說:「這個埤仔怎麼這麼大?」

現在,路過頭城,這樣的驚嘆變成了:「這間厝怎麼躺在那邊?」

 

陽光下閃著玻璃帷幕藍色光芒的三角錐形大建築,就座落在頭城烏石港區,直覺告訴我:「這就是傳說中的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不是已經談論了很久嗎?少說也是一、二十年了吧!早就聽聞要在烏石港邊建一座博物館,跨過一世紀了,竟然還沒有完工?到底搞什麼飛機?許多朋友都和我有一樣的好奇,於是……

 

2009年夏天的一個午後,蘭陽博物館的研究員林正芳受邀在烏石港遊客中心為旅居外縣市的宜蘭鄉親簡介蘭陽博物館,這群來自全省各縣市的宜蘭鄉親們聽完簡報後,站在遊客中心的二樓,望著對面的烏石礁和興建中的單面山造型的蘭陽博物館,再看一眼左邊空曠的土地,聽林老師說:「這裡是宜蘭縣最具開發潛力的區域,很適合發展海洋觀光。」遊客中有人告訴我說:「看到家鄉的進步,很想回來投資。」

從烏石港眺望蘭陽博物館,發現它傾靠右邊,留下左邊一大塊空地,原來當初刻意把建築集中,留下左邊的一大片空地和前面的溼地,空地作為都市計畫用地,溼地則作為將來推動生態保育和教育的場域。何況這片溼地不但具有「開蘭第一港」的歷史意義,更具有自然生態的休閒和研究價值,看著溼地上的水草郁郁菁菁,水鳥時而飛掠水面,道不盡的悠閒氣息,讓人心思隨之舒緩。

跟著林老師從遊客中心,繞過「烏石港遺址」的石碑,沿著溼地左邊小徑走入博物館工地,將來這裡要興建環湖景觀步道,我用眼睛掃描一下溼地,想像沿著溼地週圍的步道,多樣性的水生動、植物將會帶來多少驚奇。

 

單面山「四季」協奏曲

遠望的藍色玻璃帷幕逐漸放大,兩落玻璃帷幕間的花崗岩石片拼圖更顯示不同的色澤的差異,這樣的石材裝飾在博物的正面被大量的運用,像鋼琴琴鍵似的一凹一凸,一大片長方形的壁面,大大小小細長的石片像在屋頂上彈奏著,這一瞬間,我似乎捕捉到建築師所說的,以威爾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作為博物館建築外形的構想,四大面凸出的深淺灰藍色調大小不一的石片就像那一串串的音符,在斜面的屋頂上演奏著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節奏,好像是大自然的樂章,又好像在訴說蘭陽平原歷經無數春秋寒暑的故事。

單面山造型的蘭陽博物館能夠在當初競圖時出線,除了單面山造型和北關地質特色的「單面山」相呼應外,這種富含人文、藝術的設計內涵想必也擄獲不少評審的浪漫情懷。何況站在即將完工的蘭陽博物館前,對著它,我真的聽到空氣中飄浮著小提琴高昂樂音。

林正芳老師把我從四季的絃音中拉回現實。他說,這些石材拼貼還有一種想像,那是從飛機上俯瞰蘭陽平原,看到最多的是一塊塊深淺顏色不一的稻田,那是蘭陽平原最美的地景,所以用這些拼圖來作設計概念。而另一方面,由於靠近海邊,怕海風裡的鹽份侵蝕,所以蘭陽博物館完全密封起來,感覺好像一架停落的飛碟,也像一座現代化造型的金字塔。

人工建築能夠和周圍的自然地景協調應是建築的最高境界吧!不論從烏石港遊客中心遠眺,或是站在博物館建築前張望,那一片原屬烏石礁前的海域,在滄海桑田的幾番變化之後,已經變成一汪溼地,或說是一座湖,而依偎在湖邊的蘭陽博物館跟湖的另一邊的那幾塊被歲月醃漬的烏石礁,好像已經存在很久似的,有一種的今昔映照的美感。

這樣的建築,單單外形就令人陶醉不已,博物館內部的設計更引人遐想。蘭陽博物館的高度有三十一米,相當於十層樓高。而這十層樓的高度卻只規畫為四個樓層,所以每一個樓層都是挑高的空間。

 

蘭陽平原山海戀

2010年夏天,以及以後的每一個夏天,當你走進那時已完工啟用的蘭陽博物館。一走進館內,就看到中軸由一樓到四樓的電扶梯,象徵貫穿蘭陽平原的蘭陽溪。在一樓的公共服務空間裡,有特展室、兒童室,還有配合宜蘭地形製作的「宜蘭的誕生」互動劇場,在趣味化的互動間讓你先了解宜蘭亙古至今的地質演變過程。流覽了一樓的景觀後,搭乘電扶梯直上四樓,就像爬上高山似的俯望蘭陽平原,再由上而下逐層參觀。這由上而下的三個樓層是「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常設展覽室。遊客可以透過這三個樓層的展覽認識宜蘭特有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在四樓「山之層」,你可以看到思源埡口的霧林、台灣檫樹和寬尾鳳蝶、冰河時期的山毛櫸、高山湖泊、太平山林業、淺山的樟腦採伐等宜蘭美麗的森林,豐富的動、植物種及其棲地特性。

三樓的「平原層」,會讓你驚奇充沛的「蘭雨」,滋養冬山河、蘭陽溪、宜蘭河等大河孕育的蘭陽平原,原住民的傳統漁耕、漢人的農業開墾、二龍競渡、大水氾濫、航運等展現宜蘭人強靭生命力,形塑豐富多元的文化群像。

 二樓的「海之層」,呼喚宜蘭濱臨太平洋岸的豪氣。101公里的海岸線和太平洋中黑潮打造了宜蘭的「海洋文化」,你可以想像在這個樓層的展覽室裡,你將會看到壯闊的大海和它所孕育的文明。琉球海溝、洋流、火山、珊瑚、海岸溼地及動植物、南方澳漁業文化等將是展示的主力。

蘭陽博物館透過山、平原、海三個樓層的展示,讓我們走進宜蘭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交織而成的時光隧道中,彷彿看到二百多年前「石港春帆」的繁華景象再次活絡。

 

通向世界的窗口

在向宜蘭旅外同鄉會的鄉親們簡介蘭陽博物館時,我聽到林正芳老師講了好幾次:「蘭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遊客進入蘭陽平原前,可以先在這個窗口看一看窗外的景色,因為整個宜蘭就是一個大型的博物館。

就像在上課似的,林老師告訴我,博物館除了展示外,還有研究、典藏、推廣、教育等多元功能,因此「蘭陽博物館」將不只是一座建築,也不只是烏石港邊的一個區塊。假以時日,它將蛻變為宜蘭縣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因為在進行蘭陽博物館的同時,政府也透過頭城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烏石港細部計畫、烏石礁公園規畫等作前瞻性的規畫,道路和外澳海邊也配合蘭陽博物館未來的營運預作準備,讓烏石港區成為宜蘭海洋生活文化發展的據點,而蘭陽博物館則成為帶動發展的火車頭,開蘭第一城的頭城將再度繁榮,蘭陽平原的整體發展也將展現生機。

此外,蘭陽博物館不只是一個靜態的展覽館,它也將是一個動態推廣博物館教育的核心。近幾年來,宜蘭縣各類「博物館」紛紛成立,博物館家族成員日盛,蘭陽博物館也是其中一份子,但因為在整體運作上涵蓋面較大,無形中具有「大哥」的領導的地位,透過蘭陽博物館的帶動,宜蘭的觀光將進入一個具有人文、生態、歷史、休閒,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嶄新境界,打開宜蘭通向世界的窗口。

透過這次的聽講與參觀,心中彷彿躍動著一股喜悅,好像看到一個孕育許久的新生命即將誕生,而且時間已經「指日可待」。我在20098月參觀時,蘭陽博物館的整體建設已經完成92%,景觀部分也完成35%,預定2010年一、二月間開館,屆時,一定會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想來一窺這座如夢似幻的單面山造型的高大建築的盧山真面目,探一探館裡究竟有何珍藏。

 

當設計圖上的想像變成真實存在的建築時,不但建築師的「夢想」成真,我們也忍不住發出一連串的驚嘆!因為熟悉蘭陽博物館興建過程的林老師會告訴你,蘭陽博物館興建過程曲折,從核定到興建花了六年規畫,2004年開始興建後,又遭遇營造廠商無預警倒閉,再次招標時,又四度流標,直到第五次才招標成功。走過坎坷艱辛,蘭陽博物館逐步從設計圖上變成烏石港邊一座令人為之目眩的美麗建築。

我可以想像,朋友那個早已作古的阿嬤若仍在世,當她搭車經過烏石港區,想必也會發出同樣的驚嘆:「那有一間這麼媠又這麼大間的厝躺在那裡!」

蘭陽博物館將是蘭陽平原最美麗的驚嘆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