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堂」寫了好久,開頭寫了三個版本,一直抓不到正確的感覺。

昨天寫了一下午,今天又寫了一上午,就是不對味。

這是第一版

為了真實傳達頭城,最近頻頻走訪頭城,感受到頭城特有的古早味,看到一些被冷落、忽略許久的古蹟、文化正躍躍欲試,想要跳上新時代的城市舞台。於是我開始思索什麼是「城市美學」?什麼又是「文化產業」?

如果細心品味頭城,那麼頭城的確是一個富含城市美學的地方,隨便一間廟、隨便的條巷弄走進去,都是一個故事、一個傳說,流露古城特有的沈穩氣質。

如果要推文化產業,頭城豐富的歷史人文資產,如:山上的草嶺古道、海上的龜山島、城裡的頭城老街,加上詩、書、畫、文學的傳承相續,都是蘭陽平原其它鄉鎮望塵莫及的。

於是,我流連於開蘭舊路那一屋三用途的舊頭城國小校長宿舍、聽到「頭圍橋」下依舊嗚咽的流水、去「開成寺」裡向率眾開墾蘭陽平原的吳沙公祿位致敬、在「喚醒堂」旁聽城南社區居民吟唱烏竹芳和盧纘祥寫的「龜山朝日」。

這是第二版

徜徉頭城大街小巷,隨意走進一間廟、穿過一條小巷,都有一個傳說、一個故事,流露出古城特有的沈穩氣質。這股氣質來自頭城至今仍保有濃厚的「書香味」,這在台灣其他地方是很難聞到的氣息,可惜的是這股書香味正在慢慢消散中,慶幸的是地方人士似乎有所警覺,和平老街的整治、康家老宅裡康灧泉的書法、李榮春文學館的設立、喚醒堂裡古典詩詞吟誦教學等……一點一滴地留住在歲月流逝中沈澱下來的書香。

和平老街的整治已逐漸呈現新氣象,康灧泉的書法棲身在老宅的前廳,李榮春一生寫作的心血結晶「李榮春全集」,在設計典雅的文學館裡等待人們閱讀。

 

 

這是第三版

頭城纘祥路上的「喚醒堂」,當地人稱為「乩堂」,因為這原是一間鸞堂,這間鸞堂是設立、沿革,宛如一部頭城發展簡史。喚醒堂左右兩個門柱上寫著

 

 

看得出來越寫越沒勁了。

於是先擱著,先寫「阿宗芋冰城鹽水月芭樂」,寫完後,再看喚醒堂,延續寫芋冰城那種輕鬆的感覺,單刀直入,不必想太多,直接切進去我當初的好奇心,終於抓到文章的感覺。

原本想要把「頭城文風」全部綜合起來寫,所以才會剪不斷理還亂,後來單獨寫「喚醒堂」就比較容易,而且我覺得喚醒堂的古意不輸給老街,甚至更引人深思,也更能感受到頭城的文化氣息。我自己寫這一篇,感覺好像上了一課文學課,好感動也好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c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